发布时间:2024-02-12 06:36:47 | 谋考网
高一选科生地政这个组合适合考生:物理、化学成绩弱,不擅长理科逻辑思维总结应用;擅长文科知识学习,但希望有报考 理学类专业 机会;具有较好记忆力,擅长文科知识的理解背诵;目标一本院校,成绩中等的考生。
1、相对纯文科组合,专业覆盖率较高。除了大部分文科专业外,生物类 理工类专业 都可以选择,专业覆盖率达76%以上。
2、学习难度没有那么大,对具有理科思维的 文科生 非常有利。除了政治外,地理是文理兼具的科目,而生物相对物理而言所需 逻辑思维能力 要低得多,如果具有理科思维,地理和生物都是非常好拿高分的科目,比较适合有理科基础的考生。
3、有一定学科关联度。地理相对历史和政治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少,更多的是需要理解性记忆,生物同样有大量需要理解性记忆的知识点。相对而言,政地生学科跨度小学习难度低。
4、有利于考研和考公务员。不管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需要考政治,如果不选政治,大学期间会存在几年的知识断档期,对未来考研和考公务员影响大。 谋考网
引言:2024年 新高考选科 要求在模式上有一个大的调整。在2024年新高考选科中,传统的3+3模式将变成新高考3+2+1模式。物理和化学不是必选的科目。根据相关文件,高校各专业必须从六门科目中指定一科、二科、三科或不提科目要求。无论是选择一门科目,还是两门或三门科目,学生都必须进行规定的报考。在不提科目要求中,考生可以选考任意的三门科目。这与传统的3+3高考模式不太一样。虽然都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但是在三门副科上,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物理和化学虽然不是必选的科目,但是“物理+化学”组合的占比大幅度提升。在 理工类专业 中,“物理+化学”组合的专业占有极大的比重。只要学好物理和化学,学生可以报考几乎所有的理工农医类专业。虽然物理和化学都非常难学,但是“物理+化学”组合已经成为主流的组合科目。相对于物理学科,在这次选课要求的调整中,化学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次的高考模式的改变都有利于理科生的发展。新高考3+2+1的模式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学科组合减少。在新高考3+2+1中,很多学生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科目组合。第二个好处就是学校可以更方便的安排课程。第三个好处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在固定的教室和班级,学生上课的氛围会更加强。虽然新高考312+1模式有很多好处,但是这个模式还在试行当中。
新高考3+2+1的模式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定位和培养要求的而产生的一种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专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如果学校不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那么,学校就失去了办学的初衷。为了适用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新高考有12种种组合。
1、物化生:纯理组合,这种组合就是老高考的理科组合,适合理科思维较好的考生,由于新高考采用赋分制,如果考生理科成绩一般,面对成绩好的同学会非常吃亏。专业覆盖率96%左右。
2、物化地:注重理科思维,学习难度较大,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历史、政治,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背诵内容少、专业覆盖率大,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专业覆盖率96%左右。
3、物化政:此组合跨度较大,物理纯理科、化学虽说是理科,但是需要记忆的比较多,政治(有利于将来考公务员和考研)需要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需要文理兼备,专业覆盖率96%左右。
4、物生地:生物和地理是文理科中学科属性最轻的,对于文理兼备的考生是个不错的选择,专业覆盖率92%左右。
5、物生政:生物学习难度不大,政治可以对将来考研、考公务员,物理学科可以报考一些排名较前的大学,专业覆盖率92%左右。
6、物地政:适合不喜欢化学生物的考生,但是考生需要在文理科思维不断转换,据统计各学校选择此类组合的人数最少,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因此选择此专业需要慎重。专业覆盖率92%左右。
7、史地政:传统的文科组合,学习难度较低,适合不擅长理科的学生,但是选科人数较多,竞争较大。专业覆盖率58%左右。
8、史生政:生物属于理科属性最轻的学科,学习难度不大,政治、历史属于理科,此类组合适合记忆力强,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生。专业覆盖率58%左右。
9、史生地:该组合适合记忆力强,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生,但是此类的选科人数较多,竞争激烈。专业覆盖率58%左右。
10、史生化:该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生物、化学有优势的考生,专业覆盖率65%左右。
11、史化政:化学因为知识体系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该组合适合有文科偏好、记忆力强、文字表达能力较好的考生。专业覆盖率65%左右。
12、史化地:该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的考生,选科人数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专业覆盖率65%左右。
以上就是如何评价高一选科生地政这个组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谋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