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3 12:21:06 | 谋考网
1、北京大学和新乡工程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898年和2003年。
2、北京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新乡工程学院隶属关系是河南省教育厅。
3、北京大学是在北京,新乡工程学院是在河南。
4、北京大学是公办,新乡工程学院是民办。
5、北京大学是本科,新乡工程学院是本科。
6、北京大学是211,985,新乡工程学院是非211非985。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郝平、校长龚旗煌。
新乡工程学院(原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始建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益性本科院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更名为新乡工程学院。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校区位于新飞大道南段777号,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78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按照国内一流校园标准高质量建设,为河南省重点建设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
学科门类设置齐全。现有本科专业45个,其中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已形成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设有教学学院11个,在校生15000余人。
师资结构持续优化。学校具有吸纳高层次人才政策及区域优势,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水平高技术的教师队伍。现有授课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 91.83% ,获得“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省级以上荣誉120余人。
文化底蕴日趋深厚。随着长期办学积累,学校总结凝练办学精髓,形成了以校训“知行日新,至善至真”和校风“素位而行,至诚无息”为核心的新工精神,确立了“让家长放心、使社会认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新时代,学校更加注重“三全育人”的引领和落实,建立了“四必清、五必谈、六必访”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和“三位一体、联动互补”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食品工程学院被确定为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人,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优秀民办高校”“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者最佳合作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将继续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以更加饱满的进取精神和更加蓬勃的昂扬斗志,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奋斗。
人才培养国际化。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嘉华世达国际教育全面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教育项目。目前已与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多所高校签署协议,开设国际本科项目,入读均可根据两校协议获得相应奖学金或学费减免。在我校完成国际课程后直赴海外合作院校就读,毕业后学历学位可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申请海外学历认证。学费最低至2.5万元人民币/年,可申请本硕连读,在部分海外合作院校设有我校海外校区,由我校统一管理。学生入学起即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信息系统注册备案,档案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存放,可办理留学回国派遣证(等同于国内应届毕业生),并享受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相关待遇,实现高质量就业。
教学设施完善。学校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08个,涵盖生物工程、化学与化工、计算机应用、食品加工、电子电气、语音室、艺术设计等,实验室设备齐全,利用率高,为本科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建立校外社会实践、社科教育基地58个;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国家二级)、图书馆等,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需求。生活配套齐全。学校现有学生餐厅3个,餐厅设有大众主副食区、特色小吃区、自选餐区、民族餐区、水吧等,学校餐厅均按照省级标准化建设。学生公寓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服务宗旨,2021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学生公寓,每栋公寓楼设有学生“长明灯”自习室、综合服务间、学生服务驿站、衣物晾晒区、心理辅导室、学生活动室,每个楼层设有公共卫生间、洗漱间,每个房间配有空调并设有独立卫生间、洗漱池。其中,综合服务间内设有全自动洗衣机、饮水机、自助吹风机、镜子等服务设施,学生服务驿站配备了一桌四椅、微波炉、针线盒、打气筒、工具箱等供学生免费使用。
育人成果丰硕。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狠抓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8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毕业生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5%,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近三年,学校有835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先后涌现考研“明星宿舍”30个,148名毕业生被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新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学校考研率领先省内同类高校。2023届四年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报考率达63%,考研过线率达32%,考研录取率达23%,升学率达14.23%,涌现考研“明星宿舍”10个,考研“明星班级”18个。其中,生物工程专业升学率达4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升学率达37%,生物技术专业升学率达35%,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8个专业的升学率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