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4 20:30:08 | 谋考网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专任老师28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市级骨干教师48人,研究生学历的32人。
特级教师:颜业岸(舞蹈教师)、何书明(化学教师)。
省级骨干教师:粟乘林(语文)、钟兴华(语文)、粟建军(数学)、周净(数学)、姚汝庆(地理)、刘太方(地理)、石国亮(生物)、李 炜(化学)、黄茹(政治)、王祖壮(音乐)、郭一志(通用技术)等。
省级学科带头人:李智勇(物理) 高考成绩 2012年高考,该校入围本科第一批次人数539人,本科第二批次入围人数925人,其中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被复旦大学录取、1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3人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2013年高考,该校有九位同学总分超过800分,700分以上133人,入围本科第一批人数505人,本科第二批入围人数达908人。
2014年高考,该校总分800分以上有14人,总分700分以上的学生有170人;入围本科第一批次的有600人,入围本科第二批次的有1000人,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学科竞赛
年份姓名竞赛名称获奖名称2015孙于晴、周丽茜、符芳嫩、尹晨、梁崇为琼海市地理知识竞赛高中组第一名2014周熙宏、郭人魁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海南省二等奖2013 王克浪、林先忠、周熙宏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海南赛区)二等奖谭大伟、吴昀峰、王宾、唐致恒三等奖2014陈奕超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黄婕、王元璋、吴泉锋、陈奕伍、覃茂桐、周达诚、叶凯雁、黄宇、张义彬二等奖周思琪、姚泓泽、朱俊豪、黎冬钊、肖莉莎、黄思远、陈玫坊、韩汶衍、王美然三等奖2014王与悦海南省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陈贤诚、王克浪、陈家实、林诗俊、吴光超、林正宇二等奖林凤翔、陈光斌、唐致恒三等奖(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 素质竞赛 截至2015年10月,科技创新小组荣获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6项一等奖,其中机器人竞赛获创意赛第一名,并代表海南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学校男子篮球队获2014年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冠军。
学校男子舞蹈团曾三十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并先后出访澳大利亚、维也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参与央视春晚的演出。 校徽 释义:校徽中的建筑是嘉中的标志“红楼”,数字1917则代表学校成立于1917年。 校训 敬业、严教、善导、奉献、立志、勤学、笃行、创新 红楼 红楼是嘉积中学的标志,是光荣传统的标志,更是巍巍学府的象征。始建于1939年末的红楼原为土木结构,系日本人侵琼时在嘉积镇北门兴建的几幢营房中的主建筑物,是侵琼日军佐世保镇守府第八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所在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又被国民党政府接收为部队营房。
对嘉中历史深有研究的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锦爱说,红楼所在地之所以能成为今天嘉中的校址,与民国时期嘉中的一位校长郑兰生有着莫大的关系。抗战胜利后,为了躲避战祸而被迫迁出岛外的嘉中亦奉命复员,迁回旧址。但昔日的校舍已经荒废,因此,按照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要求,嘉中接收了镇北郊大春坡日军建筑的小学校舍为初中部,镇南门嘉中初创立时的校舍为高中部。但一校分为两地上课,管理和教学都很不方便,更谈不上谋求发展了。 经过一番计量后,郑兰生看中了嘉中现今的校址,但此时国民党陆军188师还驻扎在这里。
陈锦爱说,郑兰生曾多次专程到广州活动,向当时在国民党军界中的几位海南同乡求助,与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官员们进行了数次斡旋,终于将省政府的批文拿到手。1946年冬,师生们全部迁入了新址,亦就是现今嘉中的所在地,开始了它长远的发展。
解放后,嘉中老校舍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曾经几经整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师生将这幢楼的外墙、柱子、廊拱漆成了红色,故称“红楼”。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红叶志愿者社、FS街舞社、模拟联合国、国风球社、执信棋社、四叶草动漫社、墨粒文学社、韶光映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