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7 08:04:48 | 谋考网
高考志愿的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是一本和二本。
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按照高考录取分数线来区分的:
1、第一批是指重点的本科院校,像清华北大,到各省的重点本科。
2、第二批是指普通本科院校分为a,b两类,a类学校是功利的学费较便宜,b类是独立学院学费很高。
本科(或专科)分为提前批录取、第一批次录取,第二批次录取和第三批次录取,即为通常所说的一本、二本和三本。(提前批录取,提前于普通高考,主要是指录取国防生、师范生及各类军校生、艺术类考生。)
填志愿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区别:
1、第一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又叫重点线(属于一本)。由于第一批录取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因此其录取控制分数线,又叫重点线。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
2、第二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又称本科线(属于二本)。第二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因此划定的控制分数线又叫本科线,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该批录取院校,专业数量多,招生数量也最大。
第一批先录取完后,余下的考生才进入第二批录取。
一批二批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重点与非重点,相同的是学历上一样,但一批录取的分数远高于二批,高的甚至可相差100分。
扩展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
截至2019年06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甘肃、江苏、山东、福建、四川、山西、陕西、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河南、安徽、云南、西藏、新疆、宁夏、吉林,27个省(市、区)取消第三批次本科。
其中天津分二批AB段、山西分二批A/B/C段,其余省份待定。改革已经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效,取消批次对减轻基础教育焦虑负担和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同时,上海于2016年率先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成为一个本科批次,取得了积极成效。
山东、海南、浙江则在2017年取消了二本批次(其中海南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A批;本科第三批为本B批),江西、湖南也将于2018年取消二本批次,本科招生不再划分高考录取批次,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就业公平公正。
2019年27个省份的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浙江的高考录取改革具有重要的推行价值。国家支持全国各省份尽快取消所有批次,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高考和高校更深层次的改革。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录取批次”。
1、有利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公平发展。
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消除因批次划分可能带来的政策歧视,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平等竞争。普通高等学校不再靠人为划分层次吸引生源,而是靠提高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和考生认可。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有利于学校公平竞争,特别是给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公平的待遇。
2、 有利于减轻高中升学排名的压力。
虽然划分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批次仅是录取工作的操作方式,但长期以来考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考上各批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多少作为评价高中办学质量的标准。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将无法按录取到各批次人数多少对高中进行互相比较,减轻高中升学排名压力,有利于促进高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3、有利于学生按照兴趣选择普通高等学校和专业。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很多考生往往被录取批次所“绑架”,只为不浪费分数,为了所谓的好名声,牺牲自己的兴趣、特长。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考生不再计较批次的高低,有利于引导考生更多根据自己的特长、志趣来选择学校和专业。
4、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由于录取批次的原因,很多用人单位也以此为门槛,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设置不公平框框。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批次,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开展,一些考生依然对一本、二本、三本的理解模糊,也不知道三者之间的不同。对于一本的概念大家都只知道除了录取分数高之外,在步入社会后找工作的区别和待遇就不是二本三本能比?“三兄弟”一起应聘时,招聘者早已选好了心中的答案。在这个看脸看学历的时代,一本肯定是要比二本三本强。一本、二本、三本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录取分数线:
一本分数线要比二本、三本的还要高,而公办二本的录取分数线又比民办三本高。当然,目前很多省已经把公办二本和民办三本院校合并为本科二批,虽然院校合并了,但并不意味着就降低了公办二本的录取线。就拿今年的录取情况来看,一本和二本三本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学校之间存在的各种差距。
二.好的学校通常拥有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
这类差距一直存在,但是会逐渐缩小。例如宿舍条件,教室设备的条件等等,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了新校区,那么新校区的硬件设施比起一些老校区的设施肯定会好很多。
三.学校能提供给你的平台较好,获得的资源不一样。
这是学校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之一。比如从讲座方面来说,好的学校经常会有知名教授学者等去讲座,而一般的学校一年可能只会有那么几个有分量的人物来开一场讲座。在学生活动方面,好学校参加全国性的甚至国际的活动、比赛的机会较多,而在一般的学校,通常是校内的活动一大堆,却引不起关注。
四.能够接触到的人和事各有各的厉害。
在一般的学校通常都会经常感叹某个学长学姐有多厉害,某个老师有多牛。而在好的学校,自己身在那个圈子,不会感叹那么多,身边的人各有各的厉害,并且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大家都在向更高处走。
而上面这些差距带给大家的: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标准的不同。
在名校,很少有去感叹老师有多牛,同学有多厉害,反而大家都在一个积极努力的氛围之中。学习也不仅仅是快期末时候的事,自习室每天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
而如果是在一所一般的学校,可能很多同学会感受到:自己积极向上点、努力一点就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和嘲笑,逃课睡觉是常事,学习氛围很差,最努力的时候就是期末复习的时候。
而个别一些稍微努力点的同学,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会觉得自己相当不错了,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错,然后就害怕被排斥而放弃去努力。
其实在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里,最可怕的地方不仅仅是资源的匮乏,更可怕的是在最需要开阔眼界的时候被限制了眼界,在最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降低了要求的标准,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当你在感叹过了六级好厉害的时候,可能在另一所学校的同学的六级已经上了580;当你说课程好难我肯定会挂的时候,别人都是奔着尽可能高的绩点去考的;当你认为过会计从业好厉害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关注cpa、cfa了…
潜移默化之中,你的标准越来越低,再加上自己的失望和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那些实际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因为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缘故,也会被树立为你的榜样。
很多事情还没了解和尝试就已经否定自己,因为你扒拉扒拉周围的人,好像做到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准做不到,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
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普通985高校和正经二本能差多少分?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好学校的人,若是高考手多抖两下真可能和你考得一样。可是后来这四年的耳濡目染,让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数了。
找工作时的差距 谋考网
对于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首先考虑名校学生的面试机会,而且很多公司或者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上明确指出只招收211/985院校。但这也仅限于毕业前后,这样做也并非没有理由。
刚毕业时找工作,学校只是给了一块敲门砖。因为你没有其他的资料证明自己,公司面对无数的候选人,也是无处下手的,这时候,文凭就充当了一种筛选的机制。不同的文凭至少代表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学习态度、一定的学校风气。一个公司如果愿意花大成本去大海捞针,可能对公司来说不是坏处。
其实看学历这个问题,看的不仅仅是学历本身,而是学历背后折射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自律能力等等。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时,势必会考虑这些背后的因素。一般学校学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职位和公司,在前三五年的学习、累积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
三年之后,学历只是很辅助的功能,学习力、能力、责任心、为人处事这些点成为工作能否快速上升的关键。工作两三年后一般来说只要你有了过硬的能力谁还会管你是不是名校出身?老板要的是人才,谁会管你是什么出身。
所以,不是说211、985的大学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好的环境和资源,自己不把握好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假的。
以上就是谋考网整理的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在哪里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谋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