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16:27:58 | 谋考网
学好英语的42个要诀有从电视,电影中学习英语;找一个同伴练习英语对话;为了兴趣而阅读;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或偶发事件学习英文;灵活运用口语,让表达更地道;善用练习口语和听力的等。
1、从电视,电影中学习英语
2、找一个同伴练习英语对话
3、为了兴趣而阅读
4、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或偶发事件学习英文
5、灵活运用口语,让表达更地道
6、善用练习口语和听力的
7、不要排斥口语教学
8、长单词分音标记
9、词根词缀记忆单词
10、串想记忆单词
11、特定语境记忆单词
12、积累写作专用词汇
13、积累同义替换词汇
14、减少使用口语词以及含义模糊的词
15、减少个人称呼的使用
16、收听英语气象报告
17、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
18、善用录音带锻炼听说能力
19、听正常语速的英语,才能加速听力的进步
20、和朋友表演影片情节
21、朗诵英文诗
22、唱歌学英语
23、背诵名人演说词,找机会复诵出来
24、特别注意英文没有的发音
25、把生活体验写成英文作文,或做口头发表
26、用英语绕口令克服发音的缺点
27、多记一些幽默笑话,准备随时应用
28、听英语时,口中跟着复诵
29、练习朗读,好处多多
30、练习朗读时要从后面往前推演
31、朗读长句时,可在“词组”之间稍做停顿
32、精读和泛读并行
33、阅读英文报刊杂志
34、暂时忘掉字典
35、查字典不要只看词义
36、熟悉有关运动的术语,有助于和老外沟通
37、留心英文的词汇搭配
38、把被动词汇转变为主动词汇
39、累积实用的佳句,整理制作成卡片
40、用英文写阅读摘要
41、随时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记录
42、随时记得从听、读过渡到说、写
提高英语会话能力,同时又增加词汇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您从书本上,报刊杂志上看到的精彩文句抄录下来,制成卡片。视需要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体育等类。平时随身带着几张,空闲时就拿出来背背。
在会话和写作时往往能真的派上用场。这是增加词汇的有效方法,更是练习英语表达能力的良方。收录的句子不一定要长,有时短句更能言简意赅。
我们也可以将“联想”运用到一些生活的小插曲中。例如:您在马路上走着,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您就可以想象如何用英语把它表达出来。
首先,您会查汉英字典德知扭伤是sprain,脚踝是ankle。可是您还需要查一下英汉字典或英英字典关于这些单词的用法,以避免误用。最后您会写出这个句子“I sprained my ankle this morning.”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思路是不能盲目地刷题和讲题了。分析历次模拟考试的得失分相关数据,找出自己容易失分的知识点和题型。学生可以通过翻阅历次试卷,记录自己平时得分率较低的题型,重点攻克“容易失分”的题目。
1、注意研究考试大纲
研究考纲是高考复习中的第一要素,把握高考命题趋向,从而在高考备战中,明确方向,有意识地加强识记、理解、运用,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2、注意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要研究三年内的高考考题。一是研究试卷的总体设计,二要研究知识考查的目的、设题的角度,三要研究题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题思路。谋考网
3、注意探究答题规律
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要求在专题训练中,强化审题意识,关注典型题例,多注意答题规律的探索,做到举一反三;关注生活,多一些对生活的感悟。
4、重视复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1)良好的做题素质和考试素质。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审清题干的要求,就匆忙做题;也有的学生看到题目时好像有许多思路,可是下笔的时候又觉得朦胧:这都是心浮气躁的表现。
2)充足的语文复习投入时间。由于对语文的作用理解不透,认识上有了偏差,在语文复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也影响了语文复习的质量。
3)规范的思考思路和清晰的答题思路。在训练中,应要求学生思考思路要规范,答题思路要规范,做题不能东扯西拉,或丢三落四。
温馨提示:下载学究网志愿查看更多大学投档线、专业分数线及位次、大学排名等数据。同时《学究网志愿》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处理,科学评估所有能上的大学以及被录取的概率,方便我们后续志愿填报选择学校参考
1、语文考试范围极广,不可能一蹴,建议大家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作文素材积累本,一个是基础知识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每次模拟考试前都可以看一看。
2、将语文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
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