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 23:59:39 | 谋考网
![]()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唐郭震《宝剑篇》
干将铸剑,陶冶不凡,但纵然一表人才,风华并茂,可惜被埋没了。同时,“飞炎烟、红光紫气”两个词从侧面也反应出了铁匠打铁的辛苦,每天需要在1000多度的火炉旁,不断地敲打锤炼。
也正因为打铁辛苦,如今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许多老一辈子的手工打铁技艺也早已失传。而且,父辈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再从事这种苦差事。
然而,6年前,湖北男孩田欢,一个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本该前途无量,却放弃在北京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当了一名铁匠。
他动员了几个老铁匠,一起打铁锅、茶具和花器,打了8个月,可惜一个也没卖出去。那时候老师傅对他说:“铁娃,我不要你的工资了,你还是出去找个工作好好上班吧!”
田欢却说:“我很不甘心,还是想再试试。”
天不负苦心人,经过6年的努力,他成立的“铁娃公社”,如今公社铁锅月销量已达七八百口,传统纯手工打铁技艺得以传承,口碑又远播四海。
但是,回顾田欢6年来的艰难成长,其中苦涩的味道依然历历在目。
一、出身贫寒,却放弃北京工作,为情怀选择回乡打铁
1991年,田欢出生在湖北利川市南坪乡,虽有“恩施三坝不如南坪一岔”之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山村,他每天出门需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外面。
田欢是一个地道的土家男孩,家里祖辈都是打铁为生,传到他父亲这里,因为挣不到钱,难以为继,父亲就转行当瓦匠了。还好田欢学习不错,在2011年考上了湖北城建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家里人十分高兴,终于盼到走出山村的希望了,全村人也纷纷来道贺。
不难想象,田欢毕业之后将靠设计,走出山村,成为一名白领,开拓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全村人的希望。
可是,在2014年,这个希望被浇灭了。在那年实习期间,田欢成为了一名北漂,在一次展销博览会上,被一组价格不菲的铁器吸引住了。他回忆起小时候眼前的火光四溅的打铁场景,心想:“手工打铁也是一门艺术,老家许多老手工打铁匠人,打出来的铁锅也可以走出大山,销往全国?”于是他不假思索,就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农村了。
回到了老家,田欢把要做铁匠的想法告诉父母,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说:“你读了那么多书,又回来打铁,读书不是白浪费钱了。”此后几个月,父母都生气不愿搭理他。
二、“铁娃公社”的诞生
想要重振手工打铁技艺,摆在田欢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家里的铁艺到父亲这一代已经失传了,自己不懂谈何容易?
回到家中的田欢,经过与父母的几个月冷战之后,没有退路,他只好挨家挨户地打听,寻找手艺精湛的铁匠,然后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找到了几位打铁老师傅。
然而,打铁是一件需要体力、耐心更需要悟性的手艺活,要打好一件铁器,田欢需要从选料开始学,经过切铁、取样、开板、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多道工序,捶打几千次,而且讲究力道和捶点。
苦,对于田欢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潜心学习,每天在火炉旁,不停地锤打。
让他犯愁的是,打出来的茶具、花器,都没什么销量,一连8个月也卖不出一件。时间一长,老师傅打得也不得劲,对他说:“铁娃,我不要你的工资了,你还是出去找个工作好好上班吧!”很明显,老铁匠已经看不到这手工艺存在的希望,心里打了退堂鼓。
但是,田欢不想就此放弃,说:“我很不甘心,还是想再试试”。
后来,田欢做了一下市场分析,针对极具艺术性的茶具、花器,人们的需求量并不高,只有铁锅每家每户都需要。于是他开始转向做家用的铁锅,在传统技艺之下,加上创新设计。
2016年,田欢创立了“铁娃公社”,自己任公社的社长,为了打开铁娃炒锅的销路,他开始自己代言,在河边摆拍精美的手工铁锅,把照片传上网络。
接着,他又带着自己打出来的铁锅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他说,自己利用传统打铁技艺打出来的铁锅,经过特殊开锅处理,铁锅用起来不粘锅。
网上精美的铁锅照片吸引了网友的眼光,线下展会把手工铁锅宣传了出去,田欢收到了第一张订单、第二张订单,慢慢地铁娃公社的手工铁锅的口传开,如今公社铁锅月销量已达七八百口。传统纯手工打铁技艺得以传承,口碑又远播四海。
原来反对田欢打铁的父母,现在已经不认为传统手工艺打铁没有前途了,他们如今也在铁娃公社里帮儿子的忙,幸福的一家人做着有意义、又独具匠心的事情。
三、小结
从一开始家人极力反对,到如今几十位老铁匠跟着他干,又从几个月卖不出一口锅,到如今月销几百口锅,6年来田欢在失败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在不放弃中走出了自己的“工匠”之路。
他说,之所以大家喜欢他的铁锅,最大的优势就是传统手工技艺锤打。虽然这种纯手工制造费时费力,但是在千锤百炼中,打出了艺术的境界。
谁说大学生回农村没有出息?现如今在互联网+新零售概念之下,已经涌现出许多如田欢一样的新一代大学生农人。
对于田欢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陈一坚,1930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福州,飞机设计师,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
陈一坚
陈一坚头像
1949年陈一坚进入厦门大学航空系,1952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前往国防部第六研究院601所机身室工作,担任主任;1964年调到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1980年被航空工业部任命为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1982年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飞豹”(歼轰-7)飞机型号总设计师;1986年担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飞机设计顾问;1989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一坚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 [4] 。
中文名 陈一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日期 1930年6月21日 职 业 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 《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手册》
字 达人 性 别 男
人物经历
编辑
1930年6月21日,陈一坚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42年,随父亲教学的学校迁往福建省南平县。
1948年,高中毕业后报考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并被录取 [5] 。
1949年,陈一坚得知厦门大学航空系开始招生,在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就读的他,投奔厦门大学,三个志愿都填了“航空系”[6] 。
1950年,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航空系合并,陈一坚从厦门大学转入清华大学。
1952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之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哈尔滨122厂)设计科,修理在抗美援朝前线受损的飞机,仿制苏联伊尔-28 轻型轰炸机(至1956年12月)。
1956年12月,中国组建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被选中赴沈阳工作(至1961年8月)。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先生(2张)
1958年夏,在南昌绘出了初教六的总图。
1961年8月,前往国防部第六研究院601所机身室工作,担任主任(至1964年5月)。
1964年5月,随徐舜寿从沈阳调到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至1980年8月)。
1980年8月,被航空工业部任命为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
1982年,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飞豹”(歼轰7)飞机型号总设计师(1988年12月14日“飞豹”在西安首飞成功,1998年飞豹正式列装服役) [7-8] 。
1986年1月,担任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飞机设计顾问。同年底,研制成功7760CAD/ CAM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管理系统。
1989年1月,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1999年1月,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9] 。
2001年1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
2005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成立,陈一坚担任荣誉院长 [11] 。
主要贡献
编辑
科研成就
研究综述
陈一坚主持参加了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某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打破旧的设计规范体系,采用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使飞机达到国家要求的战术技术指标,并组织几十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填补了中国此机型的空白 [1] 。
科研获奖
截至2017年,陈一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1] 。
时间 项目 奖励
1986年 7760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管理系统(7760CAD/CAMM)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2]
1999年 “飞豹”(歼轰7)飞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3]
学术论著&手册
截至2017年,陈一坚主编了《飞行结构强度分析手册》、《飞机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手册》、《现代飞机设计》等,撰写了“‘飞豹’飞机研制工作总结报告”等。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担任职务
出版社
1982年 《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 主编 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
1987年 《微观断裂力学》 合著 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 谋考网
1989年 《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手册》 主编 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
1989年 《飞机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手册》 总编 北京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研究院
1992年 《现代飞机设计》 译著总校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年 《飞机设计手册》 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航空工业出版社
人才培养
陈一坚多次应邀返回母校并进行多次专题报告,还身体力行地在关怀着母校航空学科的发展 [14] 。
荣誉表彰
1999年陈一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9] 。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来源
1991年03月至 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01月至 国防科工委全国武器装备系统工程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3年12月至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飞机设计顾问组顾问
2001年01月至 中国力学学会特邀理事
2001年1月至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2001年03月至 国防科工委航空器总体和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3年01月至 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003年01月至 福建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15]
2004年01月至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2007年01月至 科技部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委员
2007年01月至 中航工业集团战略咨询委员会顾问
2009年01月至 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2013年10月至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16]
个人生活
编辑
陈一坚的父亲叫陈昭奇,曾受聘于福州国立高级职业学校教务主任,后来又进入福州大学机械系任教授 [8] 。
人物评价
编辑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陈一坚为祖国航空科研事业建言献策的激情丝毫未减,经常应邀出现在国内高校的学术演讲和报告会上。用自己的经历给新一代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爱好者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矢志不渝、奋发拼搏、为国铸剑的激情所到之处感染一片 [17] 。(《光明日报》评)
从陈一坚院士身上不仅看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作贡献的一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赤子之情 [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评)

谋考网(https://www.mou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陆首富和内陆首富有什么不同?的相关内容。
大陆首富和内地首富是一样的 每年都在变化 最近的内地首富是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李锂、李坦夫妇。2024-10-07 00:07:42
2024-08-24 00:14:05
2024-10-27 02:53:55
2024-06-15 14:24:07
2024-09-14 22:53:49
2025-01-29 0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