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1 16:51:57 | 谋考网
历史通常是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相比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主观题所占分数较重,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考察较多。因此,许多考生在面对历史主观题时,感觉有点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1.必要的历史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高中历史教材,了解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历史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高中历史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3.高中历史阅读
大量的阅读对你学习历史很有帮助;读史书,品味前人对历史的书写,在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历史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读课本,体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念、理想、甚至是执着。
4.高中历史复习
这主要是反复读高中历史课本、背高考历史笔记。就是温故而知新。就是昨天的知识拿到今天,今天的知识拿到明天来复习。
5.历史想象
将历史书中的文字幻化成为图象;
1、高考历史分析考查范围寻找突破点
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以通史的顺序来编排试题的。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24—27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28—31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32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内容,33—35题考查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根据题目顺序可以大体知道题目考查的范围,就可以根据考查范围查找知识内容,寻找突破点。
2、高考历史抓准题目中的时空信息
时空是把握历史的基础,时空意识、空间位置在高考历史命题者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忽视题目中的时空信息,时空概念不清,历史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善于找相关的时间信息尤其是隐性时空信息,因此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时空信息,尤其注意发掘题目中的隐性时空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以朝代名、阿拉伯数字年份、历史事件、人名、地名、年号等形式呈现。
3、高考历史反映类选择题采用缩句法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反映类选择题的出现频率很高,这类试题可以缩句法,将材料浓缩,尽量用一句话说出材料表达的主旨意图,再和选项匹配。这样做可以尽可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扰内容,有助于选出正确答案。
4、高考历史省略号前后一般有答案
高考历史材料中如果有省略号的一定要重视省略号前后的材料,若省略号前后材料不重要就会继续省略,所以要反复研读省略号前后的材料,省略号前后一般有答案。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有类题训练法、积累整理法、反思总结法。考生在做题训练时,不能盲目地一个个做题,而要从类目的角度认识每一个问题,回答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解题训练才能有效率。
1.类题训练法
这是高考语文复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的诀窍就是考生在做题训练时,不能盲目地一个个做题,而要从类目的角度认识每一个问题,回答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解题训练才能有效率。否则,考生绝对会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战”,最终只能在题海中“淹死”。
2.积累整理法
语文复习涉及很多知识点。考生在短短的一年级,即时间,必须记住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力点以及与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相关的方法、技术。不在整理上下功夫的话,很难达成。
例如成语的积累整理、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句法、文化常识等的积累整理、病句辨析技术的积累整理、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技术形象等的积累整理、作文素材、作文技术等的积累整理等。线索真多,内容庞杂。面对这种情况,考生不积累、不整理,是绝对考不上的。
怎么积累整理?最合适的方法是准备2~3个笔记本,用笔记本把老师说的相关内容分类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做的话,容易调查,容易记忆。
3.反思总结法
一段:复习时间后,考生可以根据这一段的考试情况,对自己前一段的复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内容包括:本阶段复习的知识点、本阶段复习的题型、本阶段讲述的答题方式、方法、技巧、本阶段复习中的态度如何、方法是否科学等。反思总结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补漏、调整状态、提高成绩。谋考网
1、在安排语文复习内容时应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回顾整理,二是抓增长点。这一阶段,一些长期无法解决且对自己预期成绩影响不大的突出难点,可以适当放手,腾出精力回顾整理。“回顾整理”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巩固,同时让知识进一步形成语文知识体系,使自己对高考相关“知识点”把握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清。
2、在语文练习中,充分熟悉题型,了解命题思路,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找到应试状态。考生要注意查漏补缺,在语文模拟考试和平时练习中,对暴露出的问题不可轻易放过,应适当回归课本或再次温习课堂讲义,夯实基础,找到解决办法。
考生要注意补充“源头活水”,新课标高考尤其重视对学科能力的考查,而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平时实践和积累而习得的。因此,仅仅做试卷或习题是不够的,仍需经常阅读、思考和写作,哪怕临近高考,也不可乱了阵脚,更应咬定青山不放松;
每天坚持高质量高层次的阅读,坚持深刻广泛的思考,以及经常性地动笔写作,哪怕进行提纲式或段落式写作,这些都是培养和保持乃至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有了源头活水,应对高考自然轻松自如。
温馨提示:想要知道自己高考能上什么大学,在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里输入分数、省份、文理科,即可了解稳、冲、保能上哪些大学。数据来源于各省教育考试机构公布的官方数据,而非某些产品的大数据采集数据,数据来源准确。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谋考网:www.mou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