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17:19:01 | 谋考网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都比较喜欢去到电影院当中,这也是因为在电影院里观看,气氛渲染的会更加到位一些,也能够带来沉浸式观影。而中国在建造了一个盲人电影院之后,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好奇,盲人是没有办法用眼睛去观看电影的。而这个电影院会用特殊的方式来让盲人体验到电影当中的情节,并且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电影所讲述的内容。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成听电影会更加合适一些,为了打造这个电影院也是花费了很多时间。
为了能够把影片当中的氛围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也是尝试了上百种方法,会通过语言的方式把电影当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描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盲人的自主生活也是很不方便的,只能通过声音或者是触摸来了解周围的事物,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听觉和触觉也会变得更加敏感一些,在去到了盲人电影院之后,能够很好的进入到电影当中的情景里。
对于这个电影院很多人都感觉到有一丝不可思议,但是却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也证明了国人的实力,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文明形象,也满足了盲人观看电影的需求。盲人的世界充满黑暗,没有任何画面,想要感受电影也是需要通过听觉来了解故事内容。这家电影院会对电影当中的故事以及台词进行全面描述。
在进入到电影院的过程里,也是会有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完全不用担心上台阶会出现问题。这也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温暖,这样传递爱心的方式也是很值得学习的,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盲人电影院也传递出了爱心。
1、史蒂芬·威廉·霍金: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2、张海迪: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3、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好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4、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
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5、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谋考网(https://www.mou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盲人出版社的主要业务的相关内容。
中国盲人出版社产品与服务盲人触摸使用的专门文字称为点字。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Braille。布莱尔盲文1874年传入中国 布莱尔于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他3岁时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 父母没有放弃对这个盲孩子的培养。父亲在木板上用钉子组成字母,教他认字,后来又送他去读书。1819年,布莱尔被送进巴黎皇家盲人学校。那时,盲生的课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来很慢,书写更困难,而且课本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课程还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学校校长请来退休海军军官查尔斯·巴比埃,给学生们讲授和示范一种“发音”法,这是一种“夜间书写”符号,用两行各6个凸点符号表示音标,是专为夜间作战时传递命令和加强联络而创造的。年仅12岁的布莱尔得到了启发,他激动地对巴比埃说:“以凸点代替线条的方法肯定可以创造新的盲文……” 如今,中国盲文出版社历经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盲文书刊及盲人有声读物的出版体系,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种盲文印制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艺流程也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以上,就是谋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最“酷”影院,让盲人也能看电影!盲人影院有什么特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谋考网:www.mou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