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2:31:19 | 谋考网
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经过国家“985工程”的建设,我校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及理论、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采矿工程等1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组成的16大优势学科群,还具有4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成立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教授主持的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学科和老一辈控制论专家郎士俊教授主持的工业自动化学科组成。该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工业自动化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建立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博士点,1991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批准为辽宁省和冶金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得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成立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成立国家863/CIMS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2001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迅速,柴天佑、刘晓平、王福利、汪定伟、张化光等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迅速成长,形成了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有院士2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45人。
在“十五”期间,使本学科成为集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为一体的“五星级”学科。建立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有学术造诣和开拓精神的研究梯队。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大学科建设投入,改善科学研究环境和条件。使本学科成为国内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技术转让的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1981年国家教委首批批准的唯一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 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批准为辽宁省和冶金部重点学科,1997年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建有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中心、国家科研教育网(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计算机应用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九。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学科覆盖面宽;学术梯队不断壮大、层次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其中包括学科创始人、中国计算机界第一代著名学者李华天教授,著名学者计算机网络专家王光兴教授,“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刘积仁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于戈教授,“CERNET东北网管中心主任”赵宏教授。目前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其中包括10多名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留学归来人员。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很多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高水平产学研基地,为该学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发挥在国内领先的几个主干研究方向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工程中心和“211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先进条件,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队伍和在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基地,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的IT研究和开发人才,同时注重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社会生产服务,为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钢铁冶金
东北大学钢铁冶金学科组建于1951年,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钢铁冶金实验室被评为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1992年被批准设置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再度被评选为国家重点学科。
东北大学冶金学科具有建立早、学科门类齐全、学术队伍力量强、博士点多的特点。钢铁冶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艺学科,传统的研究方向为炼铁、炼钢和电冶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本学科又增加了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电磁冶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工程、耐火材料及冶金辅助材料等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设有冶金反应工程与过程控制、钢铁冶金工艺、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冶金热能工程4个研究所,涵盖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等应用基础理论、新一代钢铁材料制备技术、冶金过程优化与控制、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冶金工业系统节能与工业生态学5大研究方向。本学科点现有在岗教师4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7入、副教授15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且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
本学科在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参与了我国钢铁冶金领域所有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攻关,获得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6项。目前,本学科在某些领域,如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冶金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冶金过程模拟仿真、多金属共生矿冶炼综合利用、高炉长寿与强化冶炼、高炉喷煤、直接还原、熔融还原、复吹转炉、溅渣护炉、超高功率电弧炉、电渣冶金、喷射冶金、电磁冶金、系统节能等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在洁净钢冶炼、高效连铸、新钢种冶炼、新型耐火材料及冶金辅助材料、钢铁冶金清洁化和高新技术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等前沿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
有色金属冶金
本学科1951年在我国首建,1981年首批建立博士点,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被批准为冶金部重点学科,是我国第一批211工程建设学科和冶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45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5名,教师中获博士学位者高达56.3%。著名有色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邱竹贤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已培养近万名大学毕业生、380名硕士、70名博士、45名外国留学生。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地方项目10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1403.2万元,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20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轻、重、稀和贵金属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等。多年来与美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瑞典、韩国、加拿大等国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人员交流100多人次。1996年在我校成功地举办了有色冶金与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影响较大。与我校加工、材料、钢冶等学科联合申报成功了“教育部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承担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由原来的机械学和工程机械等多个学科点合并而成,其中机械学和工程机械两个学科都是我国首批博士点学科,且都是省部级重点学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有很好的工作积累和继续发展的基础,具有进行前沿课题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基本设施、条件与能力。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具有的主要特色和学术优势如下:
以闻邦椿院士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在振动利用与控制工程、机械动力学与转子动力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振动利用现已成为极具特色的交叉学科方向,正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某些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以我国著名机械设计专家徐灏教授为前学术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在结构疲劳与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享誉全国,曾写出了国内第一本《疲劳设计>>专著和第一本《机械可靠性设计》》专著,研究成果包括疲劳损伤累积模型与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能连续测定扩展裂纹尖端内溶液pH值和金属电位的实验装置、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表达式、结构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本学科在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及摩擦学方面也卓有建树,在系统可靠性与概率风险分析、多轴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已跻身于国际前列。
近年来,学术研究领域已拓展到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虚拟设计、网络化没计、智能结构、系统概率风险分析、纳米技术与微机1U系统等。
美国东北大学院校简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院系设置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院系设置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领导:院长:贺高红教授联系方式:hgaohong@dlut.edu.cn副院长:包明教授联系方式:mingbao@dlut.edu.cn院长助理:张凤祥教授联系方式:zhfx2003@hotmail.com秘书:李建英联系方式:lijianying@dlut.edu.cn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依托学校已有
一、东北大学重点学科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国家“985工程”的建设,我校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及理论、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采矿工程等1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组成的16大优势学科群,还具有4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成立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教授主
东北财经大学院系设置东北财经大学院系设置???学校目前有两个校区,漕宝路校区坐落在上海西南隅,相邻漕河泾高科技开发区;奉贤校区坐落在奉贤海湾地区。占地面积共1700多亩。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
东北师范大学院系设置东北师范大学院系设置学院列表文学院历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政法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质量技术监督学院临床医学院
东北电力大学院系设置东北电力大学院系设置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学院金融学院音乐学院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学院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东北电
东北林业大学院系设置东北林业大学院系设置学校设有经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数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华信学院等十八个二级学院和体育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共21个教学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院
一、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二、东北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评估哲学010101经济学020101B+财政学020201KB金融学020301KB+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B+法学030101KB+政治学与行政学030201B国际政治030202B社会学030301B思想政治教育030503A+教育学040101A教育技术学0401
一、东北财经大学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数量经济学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4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二级学科省重点学科21个: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
2024-10-04 08:00:21
2024-10-01 10:17:56
2024-10-01 04:43:13
2024-10-03 12:32:03
2024-09-30 18:50:28
2024-10-04 17: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