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8 21:58:14 | 谋考网
高考,一场千军万马独闯关的“王者荣耀战”,如今,你是过来人,我是过来人,他也是过来人,回想三十功名尘与土,犹记八千里路云和月。
即使记忆变成一条河,那种考不好夜不能寐、考得好也胆战心惊的感觉,即使过去十几二十年,依然记忆犹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高考是通往理想大学的必经关卡,高分者胜出,未过线者淘汰,和分数应该关联最紧密,那么和房子到底有没有关系?
本期“一期一会”轻话题,特邀“资深过来人”《北京日报》首席记者耿诺、《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罗德宏、《二二得四》出品人张旭,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
NO.1:一年一度的高考,伴着夏天又来了,回忆一下您当年的高考经历吧。
《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罗德宏:“多年后,我仍然在梦中遭遇考试失利的经历。”
当年我在湖南参加高考,那时大伙乘坐大巴赶到县城一中参加考试。感觉上有点亢奋和迷糊,考试有点高开低走的味道,最后一门考历史有点“惨不忍睹”。还记得,考试全部结束后,历史老师圆睁双眼无奈瞪着我的情形。幸好最后考上了大学,但高考多少有点“噩梦”的后遗症,多年后,我仍然在梦中遭遇考试失利的经历。
虽然经历了高考煎熬,但我仍对高考心怀感激。一定程度来说,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因为高考,我来到这座城市,遇到一些人,认识一些人,开始了和过去不一样的生活。
对于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高考都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经历。我认可那个观点:高考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认可的拼搏过程。(一次高考,一生改变,相信许多人都感同身受~)
《北京日报》首席记者耿诺:“我对高考的心态还是挺放松的。”
记得高考那天下着雨,北京的考场第一次在教室里装了空调。每年高考家长都很重视,其实吧,现在往回了看,迈过去之后也只是一个小台阶。我对高考心态还是挺放松的,没有特别紧张的感觉。(轻松上阵的学霸既视感~)
《二二得四》出品人张旭:“听了三天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起夜无数次。”
17年前了,印象深刻的细节是,一个大操场,听了三天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宿舍里热得睡不着,特别是考数学的前一晚,起来几次去淘毛巾,擦凉席降温;然后史无前例地第一次没有做完英语卷——中学学了6年英语,以往都是至少提前四五十分钟可以交卷,于是出了考场就泪奔了。但最后还是总分考得还不错,有机会来到北京。(遥想公瑾当年,也有掉链子的时候,相信十有八九都经历过吧?别说你没有,没有流过泪走出高考,不足以谈彪悍人生~~)
高考加油,你看,开发商show场从不落下
2
NO.2:教育和房子原本没有太大关联,如今却被炒得火热,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张旭:“从需求端去抢教育供应,是一种畸形的存在。”
原来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见怪不怪了。教育这种公共资源本来最应该是尽可能趋向均衡、公平的,但最终还是被货币来重新定义了。社会不能从供应端来解决问题,大家就只能从需求端去争抢这种供应,催生了“教育地产”这种概念并且愈演愈烈甚至畸形。(国人什么都看中“抢、抢、抢”,教育资源当然首当其冲,这样真的好吗?真的好吗?好吗?)
耿诺:“孩子的发展不应该和房子绑定在一起,家长心态要放平。”
教育和房子其实还是有关联的,记得小时候也分学区房,当然还没有叫学区房。当时有很多办法可以上学,比如一些大院里的子弟学校,上学都在附近住。“就近原则”让教育和房子产生联系,但是以前对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没有现在这么夸张。现在是“错位”的教育,留在了北京,就想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要读好的高中,倒逼回去要读好的初中,要读好的初中,又倒回去要读好的小学。这种逻辑导致现在的家长非常焦虑。
从统计数据上看,北京公立小学的水平都差不多,这种焦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有些家长原本住郊区的大房子很舒适,但是焦虑孩子上学,非要卖掉大房子,去花血本买“老破小”。孩子的发展不应该和房子绑定在一起,首先家长从心态上就要放平。(中产焦虑蔓延,面对孩子们天真、清澈的小眼神,放松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哦~)
罗德宏:“教育和房子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和家庭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今天,“学区房”的概念使得教育和房子发生特殊的连接,这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入学规则以及各地的实施政策有关,也和当前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有关。而学区房火爆另一个重要原因,和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整体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相当一部分人炒学区房,冲的不是教育,而是投资和金融的目的。(透过光怪陆离的现象,一些人以学区房为形,投资和金融才是真身,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嘘,别说话,考试呢
3
NO.3:有人为了孩子花天价买了房子,如果高考只上了普通大学的分数线,值与不值?
罗德宏:“天价买房子”是对当前教育投资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现象。
它代表教育的高投入,不仅是学区房,还有高投入的培训,以及部分家长选择的高端私立教育及国际教育,等等。
教育高投入是不是值当?到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育投入的价值?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高考分数是个非常表面、也很片面的评价指标。
进一步说,这涉及教育评价的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未必是高投入的教育,目前大家的基本共识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素养得到提升,即使只考了普通大学的分数线,这当然是有价值的教育,家长在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也是值得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张旭:“没什么值不值。”
买学区房,与其说是为了孩子,不如说是为了家长。因为主要是家长获得了一种心安——我为孩子尽力了,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尽力做了。你再学不好,可就不怪我了。对于孩子来说,学区房能解决什么问题?最多解决了一个“学习机会”的问题,解决了“走进去”的问题,解决不了怎样“走出来”的问题。(折射出来只能说,家长啊别太焦虑~)
耿诺:“我也觉得孩子高兴就没有值与不值。”
花一千万买50平的房子,就为了孩子上学,我觉得这是家长的心态决定,而不会是孩子要求的。孩子开心最重要,我希望孩子可以获得平凡的幸福生活。(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上学的心态~)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6-0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新高考3+1+2分数算法具体如下:"3"表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考生以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1"表示必选物理或历史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2"表示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两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成绩。
新高考等级赋分制的计算遵循以下路径: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考生查询成绩时看到的是最终赋分分数,即录取参考分数。固定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按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从高到低划分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约为15%、35%、35%、13%和2%,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新高考与现行高考文理分科有以下区别:科目组合不同,现行高考仅2种固定组合,新高考提供12种考试科目组合,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内容难度不同,新高考所有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时,试卷内容一致,现行高考文理科数学难度有别;目标导向不同,新高考模式强调基础性作用与选才要求,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谋考网(https://www.mou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考上一本大学需要多少分?的相关内容。
一本院校:文科类:总分520分。理科类:总分485分。二本院校:文科类:总分418分。理科类:总分360分。如果想上自费的,宽进严出的那种,分数有200多够了!但是花钱很多! 谋考网
一般意义上,考上大学是指考上本科大学,全国各地高考政策不同,分数也不同,光看分数来定是否考得上大学,是不准的,就近年高考本科录取率来说,只要排名在前百分之三十五基本上都可以考上本科。
如果非要看分数,就全国平均本科线,理科在380分以上,文科在420分以上,下面以理科为例子说一下考上大学分数大致情况,像江苏特殊的,总分只有480的,本科线是280以上。
相关内容:
1、高考填报志愿的位置值就是位次,就是教育考试院公布高考成绩的同时公布的高考考生的成绩名。
2、高考结束后二十天左右成绩就会公布,而成绩公布几天后就会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了。大部分的省市的提前批和本科填报志愿时间都是从6月25号左右开始的,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则是比较晚,可能会在7月末8月初,也可能会在7月份,主要还是要看各省市的安排。
3、高考填报志愿时,应该按照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位次及高考成绩参考往年各院校的录取位次及录取分数线选择报考的院校及专业。按照高考位次选择报考院校及专业是较为准确的。
以上就是新高考3+1+2分数怎么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谋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谋考网:www.mou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