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3 16:46:30 | 谋考网
德化二中创建于1924年,历经多次变迁,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学校先后更名为浔北初级中学、尚养农业职业学校、尚养农校高农部、上涌中学,最终于1952年更名并合并为德化第二中学。这80年的办学历史见证了学校从初小起步,发展到普通高中,再到后来的初中合并、高中停办的曲折历程。
学校初期,由陈子明等6位有识之士倡导,筹措资金在上涌中心坂建筑校舍,设立浔北小学,为浔北初级中学输送生源。1925年正式成立私立浔北初级中学,并附设浔北高小班,获得省教育厅核准立案。然而,学校在1933年因地方匪乱及自然灾害停办。
1944年,里人陈庆南发起创办私立尚养农业职业学校,以自己的田园及山地作为办学资金,招收学生,规模逐渐扩大。1947年,学校增办尚养农校高农部,成为当地学生就读初中的便利选择。然而,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高农部发展受限,仅招收五届学生,毕业生不足20人。
1952年,尚养农校高农部与泉州私立民生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晋江地区农业学校,德化第二中学应运而生。政府抽调干部和教师到校工作,开始新建校舍,招收初中学生。1960年秋季,学校开办普通高中,但由于师资等条件限制,1962年高中部并入德化一中,初中部并入德三中。1970年,学校改名为德化上涌中学,1971年恢复高中招生。1983年10月,学校再次更名为德化第二中学。1991年7月,高中部因师资和生源短缺而停止招生。
自1996年秋起,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校领导与教师团结一致,全体师生同心协力,推动学校发展。德化二中先后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学校、德化县绿化美化工作先进单位、县文明学校、书法美术创作基地,并于2001年成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2011年9月,因生源短缺问题,高中部停止招生。
德化二中全称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地处戴云山南麓,位于上涌盆地中心坂,地势平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她素有“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和“守纪、好学、求实、成才”的校风,是西半片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普通完全中学。
德化二中全称福建省德化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25年,地处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戴云山南麓,位于上涌盆地中心坂,地势平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她素有“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和“守纪、好学、求实、成才”的校风,是西半片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普通完全中学,也是西半片唯一的一所福建省三级达标中学。
谋考网(https://www.mou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德化二中学校领导的相关内容。
德化二中自建校80年来,历任学校主要领导包括多位杰出人士。赖雄西(20年代留日学生)、苏各直、陈庆南(曾任大田、漳平等县县长、福建省政府参议)、郭振华(曾任寿宁县县长)、柯仁、陈昭锋、吴世端、黄文德(曾任上涌公社党委书记、德化酒厂厂长)、黄昆水、王志民、周锦尧、郑启沿、卢美仪、邓永清(曾任泉州教育局局长、市教委党组书记)、徐其树(曾任德化县政协副主席)、林冬青(曾任德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教育局局长)、涂健祈(曾任教育局局长、现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林发庆、叶乐善(现任陶瓷学院职业中专副校长)、连良才、陈德泉(曾任三中校长)、赖礼龙(曾任六中校长)、刘建昌(六中校长)、苏开明、黄奇庆、陈建森。这些领导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化二中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遍及各行各业,为祖国的发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德化二中不仅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也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领导与毕业生们共同见证了德化二中80年的辉煌历程,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德化二中历任领导与毕业生们共同铸就了学校辉煌的历史,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无论是在教育岗位上,还是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德化二中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学校精神和文化的核心价值。德化二中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德化二中全称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地处戴云山南麓,位于上涌盆地中心坂,地势平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她素有“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和“守纪、好学、求实、成才”的校风,是西半片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普通完全中学。
以上就是谋考网整理的德化二中发展历史(德化二中的介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谋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谋考网:www.mou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