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7 07:30:26 | 谋考网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谋考网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在做题的时候,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光要知道为什么选对的。还要知道其他的为什么错。每做一道题,争取把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知识点就都掌握了,而且,对于重点,也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这样历史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1、理清历史线索,整理知识框架。
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看懂目录,学生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
将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可根据时间轴划分,也可根据同类事件划分,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同学们理清线索。
2、背诵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内容多且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课是划得重点进行背诵。对于一些难背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编个口诀等。背诵其实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先理解后背诵是很简单的。
3、平时总结答题方法,注意书写规范。
历史答题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片,仔细看才能勉强看清楚写的啥,一般老师看到这样的卷子直接把卷面分扣了,再大致扫一眼有没有得分点,有时候字迹太乱阅卷老师看不清就不给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在日常练习时就注意,有个好的答题习惯,在考试的时候就不需要特别注意了。
学历史要扩大知识广度
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基础阶段,那么高三就是提升阶段了,这个过程中,历史的变化尤为明显,以前很多知识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历史课本的知识不足以应对正常的学习,这时候,就需要扩大知识广度,来满足学习要求。
这些知识包括历史书籍,名家经典、历史评价、社会评论等等。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虽然不能立马体现,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你会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