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2 17:26:48 | 谋考网
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我国矿产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2.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3.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谋考网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提高高中地理成绩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要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想要提高我们的高中地理成绩,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应该掌握技巧和方法,注重对地理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地理成绩越来越好,突破瓶颈的限制。
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可以借鉴数学的思维模式,在脑中建立地图模型,更加便于做题。
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抓住文中主要内容,重点复习,更不要忘记基础知识的巩固!
精心练习,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一些考生可能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掌握得还比较好,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就束手无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题过程中认真分析试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知识,深刻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在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求解。
提高地理成绩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是在提高地理成绩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盲目的学习,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地理成绩,经常总结地理知识,总结地理学习方法,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千万不要怕麻烦。
1.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也显著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东北平原,同为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土壤,农业却不一样,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2.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