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2 07:15:32 | 谋考网
伦理学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国家各部门机关、各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宣传、新闻媒体、出版等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伦理学、德育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出版部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有关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伦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伦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否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怎么样呐。目前就整个哲学就业来看,就业不是很理想,该专业毕业一般方向是做老师和专门研究,局限性很大,因为其涉及的内容思辨性较强,欠缺实用的理论知识。
不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在分化和综合、对立和融合中逐步完善,其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伦理学的社会价值将不断提高。国家要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能在这方面会重视些。当然,如果对该专业有很大的兴趣,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传播,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所以,研究生阅读期间要想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领域,及早的做准备。
伦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一:咨询/顾问
薪酬水平:职位不同薪酬也会有所变化,一般咨询、顾问行业平均薪酬在3500元/月。
伦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二:学术/科研
薪酬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模式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以资历为中心的薪酬模式,逐步被以绩效、岗位为中心的薪酬模式取代。对特殊人才施行的特殊薪酬制度,正走入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中。
伦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三:教育/培训
薪酬现状:老师薪酬比较固定,但培训师薪酬随课程时间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差异很大。
伦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四:编辑/文案/作家谋考网
薪酬现状:不同职位不同地区的薪酬有所差异,一般助编工资大概2000左右。要是大网站的编辑最高可以拿到8000左右。
伦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五:市场/公关
薪酬水平:2000-4000元/月不等。
伦理学专业毕业生薪酬指数:
1.毕业生1年薪酬指数:75%的伦理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按照十分制计算,伦理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4,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2.毕业2年薪酬指数:64%的伦理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4%。按照十分制计算,伦理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14,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3.毕业3年薪酬指数:54%的伦理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6%。按照十分制计算,伦理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0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伦理学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伦理学专业毕业生中,66%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34%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6.6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
伦理学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伦理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16%,53%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10,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伦理学专业工作舒适度指数:
45%的伦理学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14%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舒适度指数为6.78,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偏上。
小伙伴们知道伦理学这个专业吗,对这个专业有怎么样的了解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伦理学专业的院校名单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序号 | 学校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北京大学 | A+ |
2 | 复旦大学 | A+ |
3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南京大学 | A |
5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6 | 吉林大学 | A- |
7 | 武汉大学 | A- |
8 | 中山大学 | A- |
9 | 清华大学 | B+ |
10 | 南开大学 | B+ |
11 | 黑龙江大学 | B+ |
12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3 | 东南大学 | B+ |
14 | 浙江大学 | B+ |
15 | 山东大学 | B+ |
16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17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18 | 山西大学 | B |
19 | 东北大学 | B |
20 | 同济大学 | B |
21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2 | 厦门大学 | B |
23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4 | 四川大学 | B |
25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26 | 辽宁大学 | B- |
27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8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29 | 苏州大学 | B- |
30 | 中南大学 | B- |
31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2 | 西南大学 | B-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34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35 | 河北大学 | C+ |
36 | 安徽大学 | C+ |
37 | 华侨大学 | C+ |
38 | 南昌大学 | C+ |
39 | 河南大学 | C+ |
40 | 湖北大学 | C+ |
4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C+ |
42 | 兰州大学 | C+ |
4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44 | 上海大学 | C |
45 | 吉首大学 | C |
46 | 深圳大学 | C |
47 | 西南民族大学 | C |
48 | 云南大学 | C |
49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50 | 西北政法大学 | C |
51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52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53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54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55 | 广西大学 | C- |
56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57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58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基本原理,掌握中外伦理学基础理论,经过哲学和伦理学方面的专业训练,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文史哲素养,较强的哲学、伦理学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面向新世纪的伦理学专业人才和普适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