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9 01:02:10 | 谋考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位于重庆市重庆市,学校的主管部门是重庆市。很多高考生在报考前比较关心: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排名多少位?在重庆市内排第几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专科院校中实力怎么样好不好?本文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整理答案。
一、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排名:全国第10名。
1、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出品的GDI高职高专排行榜TOP1000名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全国专科院校中排第10名。
2、在中国科教网出品的金平果高职高专竞争力排名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排在全国专科院校中的第12名,等级为5颗星。
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重庆市的排名
根据GDI高职高专排行榜可知,重庆市内一共有28所专科学校进入了全国专科前1000名的榜单。根据这份榜单我们可以知晓: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重庆市专科学校中排在第1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排名超过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学院;
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教育部陆续推出了高职双高院校、优质专科高职、国家示范高职、国家骨干高职名单,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有出现在这份名单之中,且被教育部评为了国家示范高职、优质专科高职、双高院校B档。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进入了教育部重点支持发展的专科名单行列。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在专科中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
不过根据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名单,我们还发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还有不少实力突出、特别强的专业值得重庆市的高考生报考,那就是被教育部评为骨干专业的移动应用开发、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
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
1965年,创建川南工业管理学校;
1985年,更名为西南工业管理学校;
2001年,升格为西南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更名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合并组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谋考网
很多家长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存有偏见,认为上这种大学没有用。其实不然,小编觉得上高等职业院校当然有用,用心学最起码是技术人才。并且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工程学、技术学为主,什么是一技之长,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大多本科毕业的还会羡慕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同学,现在会炒菜、会修车......都没被社会淘汰,社会需要这方面人才。本科从学历上是比较有含金量,但是专科从实践能力上更有竞争力,而且是核心竞争力。社会现在看重你的整体,也看重你的核心价值。所以选择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当然是有用的。下面就为你介绍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地址。
1.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地址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76号
2.重庆电子工程学院介绍
重庆电子工程学院(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简称“重电”,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高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重庆电子工程学院由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川南工业管理学校,创建于1965年;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为重庆无线电技工学校,创建于1977年,1999年,升格为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2019年10月,重电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第二类)。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365亩,固定资产15亿元,校舍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亿元,教职工1023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馆藏图书122万余册;下设11个二级学院(学部),开办专科专业58个;2018年起,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3.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教职工1023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72人、教授79人(二级教授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3人。有4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位专家被聘为教育部一级行指委委员。产生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中国国家队教练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人等多名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团队培育,现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766人,校内专业带头人66人。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