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学校 > 学校排名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什么没有高能理论的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13 17:18:32 | 谋考网

美国常青藤八大盟校为什么没有麻省

综观世界顶尖一流名牌大学,可以发现一些非常明显的特点,这里谈2点:1、学校规模大多数都不大,有些甚至很小;学科也不是很齐全,有些甚至只有很单一的学科。2、基本上几乎都没有工科,都是以文科、理科、商科等见长。以工科出名的大学几乎没有。

1、世界名牌大学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学科也不齐全,有些甚至只有很单一的学科专业。象美国排名前几位的普林斯顿、加州理工等规模甚至可以说非常小,每年只招收几百名学生。美国的哈佛、耶鲁等,英国的剑桥、牛津等、法国德国的大学等规模都不大,与我国的一些巨无霸大学相比,简直只能算小型大学了。

谁能说出世界一流大学中,有规模比较大的吗?没有!

2、世界一流大学几乎都是以文科、理科、商科等而出名,几乎没有以工科出名的,大多数几乎连工科专业都没有。即使有少量工科,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科,而是偏向基础研究的,并不是应用型的工科,也不出名。学科也大都不很齐全,有的甚至只有很单一的学科专业。

象美国的哈佛、耶鲁等顶尖名校,几乎没有工科专业,即使有少量的所谓工科,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科,而且数量极少,也并不出名,主要都是以文科和商科等见长,普林斯顿、加州理工、麻省理工等,也都是靠数理基础学科见长,工科也是偏向基础研究的,并不是应用型的工科。斯坦福大学是电子类的工科强,因为有硅谷在,但其他工科专业都不强。

英国,法国、德国的顶尖一流大学几乎都是这样的。

就本科教育而言,中国大学的实力为什么远弱于世界名校?

这是中国大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我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学习的生活。真的,这是中国很多大学里面的现象。可能以前高中之前都太累了,每天都在辛苦学习,现在到了大学,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这就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想法。

谋考网

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像高中那样努力,而且大学里面,你爱干嘛就去干嘛去,一般只要你不犯事,老师这些也不会找你的。老师也没有时间理你,他们不像高中老师一样,会给你压力,让你努力学习这些的。

你现在大学了,给你足够的自由了。也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很多同学大学都白费了。因为他们每天都没有在学习,而是一直在遗忘以前的东西。

国外是上大学很容易,但是毕业很难。他们需要在大学里面很努力的学习才能够取得毕业证的。而且别人教育方式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他们是自主学习,发展你的兴趣爱好。

但是中国是上大学就很难,但是只要你跨入了大学的这个门,基本上大学四年不挂很多课,基本上都是可以毕业的。但是其实,他们在大学里面并没有学习到什么,每天都是在玩游戏,生活的特别的颓废,没有自制力。

我第一次参加大学的考试之前,我真的特别的担心自己会挂科。我以为会把整本书都看完,都背完。但是我发现题真的特别的简单,而且中国大学只要及格就行,就不会挂科。

很多大学生追求的就是这样的,还有一些人流行这样的语言,就是没有挂科的大学是遗憾的,用这样的语言来安慰自己。这样的自我安慰真的也是够了,还觉得自己很荣耀,应该的。

很多同学,平时上课也不听课,就直接期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差不多都可以过了。这就是很多大学存在现象,这就是中国的大学教育。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自我约束自己的。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什么没有高能理论的方向?

清华在院校改革之后,根据苏联模式(直接学的加里宁工学院)成为一所工科院校。理科都归并到北大。改革开放之后,清华才开始逐渐学习美国的模式,但由于基础的原因,理科的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专业,清华的排名并不高。中国物理的重镇在北大、中科院、南京大学、中科大,复旦。清华,缺乏历史传承,没有出色的带头人。高等研究院,除了数学,别的都是应用类的,都可以归类的工科。

高研招了一个弦论背景的人,Bartłomiej Czech,这个人属于是85年左右全世界做的最好一批人之一,是最近比较火的kinematic space的提出者,他和合作者提出的思想暗示时空在AdS/CFT对偶下通过量子纠缠层展出来,是最近弦论届提出的几个重要思想之一,但是由于北美名校的opening实在太少,他选择来清华,大概明年会入职,他的中文也说的很溜,读本科的时候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选了一些中文课。另外高研能给他offer我估计跟祁晓亮等人有些关系。来参加过今年strings的summer school的人应该见过他,他讲的全息纠缠熵。

据我所知,弦论领域80-85年左右做的最好的那批人(偏物理的)除了少数几个,如Tom Hartman,Sean Hartnoll,Thomas Faulkner等在北美找到不错的位子外,大部分还在北美顶尖大学接着做博后,(另外还有几个人去了欧洲)这批人大概有十几个,但是他们的水平差距其实并不大,不排除后面还会有人来中国工作。

这批人中也包括几个华人,如宋伟,何颂,董希等。其中宋伟已经回清华,何颂回理论所,董希还在IAS做post doc。现在国内做string的中心应该主要在清华数学中心和理论所。我们中心还有林海(Maldacena的学生)和今年刚来的Babak Haghighat(做6D SCFT的,Vafa和Yau的博士后),理论所有何颂,李薇,杨刚,都是这两年才回来的年轻人,而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氛围。

但是国内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有很多很好的本科生,因为这个方向不好出国而去选择做凝聚态或者其他物理分支。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会造成以后这个方向人才断档的现象。其实就算不能出国,留在国内其实也能做比较前沿的研究,毕竟这两年国内回来的人水平都很有竞争力。

而且我们认为string这个方向最近已经开始摆脱颓势,尤其是全息纠缠熵带动起来的与其他物理学分支的交叉,衍生出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物理问题,如时空的层展,一些凝聚态系统的全息研究,如何解决黑洞信息悖论,与tensor network的结合,其他非AdS时空的全息对偶,以及如何用量子纠缠理解AdS/CFT本身等等。一些凝聚态,量子信息方向的人,开始跟做弦论的人搞在一起。而高研开始招弦论背景的人,也不得不说是国内发出的一个明显的信号。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谋考网:www.mou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什么没有高能理论的方向”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