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3:31:57 | 谋考网
物理的学习必须大量做题,但光讲究做题数量效果并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向自己提问题。真正的物理学霸其实做题速度并不快,甚至很慢很慢,因为他们每次做完题后,都会看一下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做一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做完一道题对下答案扔那就不管,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型,你大概率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熟悉相关章节知识点的联系
考试当中的中等题和难题都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及与其他章节的“关联整合”,例如运动学公式与功和能当中的“动能定理”关系密切,在电磁感应中必考,在牛顿定律中也必不可少。
熟悉相关科目的关联知识
物理当中的数学知识比比皆是,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学好数学,例如经常用到的“基本不等式”、“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分离常数”以及“数列”等。
1.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2.一定避免“想当然”。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做物理题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以为应该这样…”“我觉得应该怎样…”“我想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要记住:越是这种想当然的东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错的东西。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物理问题中却经常犯一些经验性、想当然的错误,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实验与理论结合来推导解答出物理问题的先河。从而推翻了亚氏的经验主义、想当然的错误。所以在平时学习物理时得出每一个物理结论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据”!要能够从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来推导出你的结论。
3.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特别注意,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此类题目最容易让同学们高兴,如果你大意、轻视甚至藐视它,大难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或许出错就在哪一个方向或者单位上。记住:越是容易题目越容易犯错!就因为你的轻视。所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解题非常适用。
高考政治很少有计算题,多数题目还是以要求准确记忆为主,因此在政治这科备考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理解与记忆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掐着时间做题,还要了解时事热点。
一、回归教材,串联所有知识点
在政治复习中,一定要使用好教材,它是主要依据,比任何复习材料都标准。《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基本是教材中的节和框标题。新课程的教材,分为正文、辅助文。不仅要读正文而且要重视辅助文,比如教材中的“专家点评”栏目,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仔细阅读对于解答选择题辨别选项非常有用。“相关链接”往往是出题的背景材料。另外,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图对于专题复习非常有益。
政治考点较多,可以定时定量地记,注重效率,逐个记忆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政治知识框架加以梳理,把散见在不同课、节的相关知识点用线串起来,归纳出知识专题。既要宏观上记住知识体系,又要在微观上将界限把握准确清楚,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十分有益。如辩证唯物论中,大专题包括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围等,小专题包括规律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相关知识(实践观)、联系的观点,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分析法,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等。
二、适当限时,提高做题效率谋考网
高考政治做题要快,选择题基本是一分钟一个,非选择题,一般一问限定在5-8分钟内完成。政治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注重储备(记忆)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做题、分析试题提高自己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做题,一方面提高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但是要适当有选择地做题。
可以做各个地区近三到五年的高考题,要注意时效性的问题和国家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及发展政策的变化。做过的题注意分析其思路,如何解读设问、如何提取、回应有效信息即答案设置与背景材料中的具体联系。
还可以做各个地区的模拟题。做政治模拟题可以检验是否全面掌握了考点,发现自己知识漏洞并找补。“一模”注重考查能力。解读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的质量和速度。描述即分析说明事物的能力、论证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会在不同的试题中体现出来。通过认真做题检查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在知识点记忆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自己能力差在哪一点上,有意识地多做一些同类型的题。
三、查漏补缺,关注时政热点
政治之所以涉及到时政热点,目的之一就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热点,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是用好《时事》手册。通过阅读《时事》手册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了解社会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即身边的事情。比如关于“通货膨胀”与“国家宏观调控”问题,通过阅读《时事》知道,我国政府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时候主要采取什么宏观经济政策。“滞涨”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应对。
近年来的高考,政治学科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考试题目多贴近生活、贴近考生,所以在复习时,要多联系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会议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改革35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会议焦点)、全国“两会”、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走出去”)、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保、城镇化、新兴产业发展、科教兴国、社会公平以及中央主流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等,学会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分析事物性质、探寻现象成因、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注意从不同模块多角度进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