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5 23:21:40 | 谋考网
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我国矿产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2.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谋考网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3.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及复习技巧
要重视阅读课文目录,经常阅读目录,便于高中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提分秘籍,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内容导航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评价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是什么高中历史复习策略高中历史提分秘籍>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
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
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1、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解答一切题目之根源,无论高考题出的多难,需要如何迁移知识点,最终都要回归到用基础知识作答上来。知识是能力的依托,即便分析角度再独到,解题能力再高超,言而无物也终究得不到高分。因此,夯实基础知识是复习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复习时,我们要准确再现教材中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对于起着重要历史作用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经济改革等知识点要重点掌握。看好课本目录、标题、前言、正文、图表、文献资料等,做到了如指掌。夯实基础知识贯穿整个高三始终,以一轮复习最甚,到了二三轮复习,考生要从练习和测验中寻找知识漏洞,并对照《考试说明》进行知识上的梳理,进行查漏补缺。
2、构建知识体系
如果说基础知识是“点”,那么主干知识和知识体系就是“线”和“面”。历史学科就是一个“点、线、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尤其在高三的二轮复习阶段,构建好学科知识体系,才能最终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考到哪方面的知识,都能做到知识间的联系,无遗漏地将答案系数列上。
这个环节,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大量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知识体系当中,最终化“点”成“面”。同学们不仅要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授如何构建知识体系,还要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只有这样才更便于我们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3、提高运用能力
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要打开思路。同学们在平日里可多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历史问题或现象进行思考,由此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性质和类别
2谁干的?做这件事的主体群
3为什么干?最直接目的:政治原因;最根本目的:经济原因;利益的必然性:发展规律;利益的必要性:主体群的功利心
4能不能干?矛盾转化的条件
5怎样干?战略、策略、方针、政策、经过、特点、调节和转化各种关系
6结果是什么?矛盾运动的程度;多元的
7有何评价?从点、横、纵三维角度来评价;从积极和消极角度评价;从事件发展的角度评价
4、关注时事热点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有十方面的历史热点需要我们关注:①倡导制度创新,②倡导社会改革,③倡导民主共和,④倡导理性爱国,⑤倡导生态文明,⑥倡导社会保障,⑦倡导民族团结,⑧倡导和平与发展,⑨倡导建立有效政府,⑩倡导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周年性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对于历史热点问题的备考不能仅仅停留在热点本身,还要对热点本身全面理解,并进行性质、意义、理论、层次、学科等多方面的解读。同时还要对热点问题以命题的方式进行分析,如:概括、归纳、分析、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作用、意义、影响;不同的社会科学意义上的范畴定位等。
1、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仅靠学习,还要学会知识归纳和整理。在归纳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专题化、系统化。高中生可以分章节、单元进行知识总结,这样就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2、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很多常考的知识,恰恰是高中生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往往课本中也没有相关正面的描述,这样的知识即是难点也是重点。所以高中生想要掌握好这类知识,就要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新的历史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想要得高分,最重要的就是列好基本框架,每一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这样才能对历史的学习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
4、高中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课本,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像是课本中的小字、注解等都是揭示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这些知识不需要背下来,但是要做到有印象。有的时候考试就会考到这些细节。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谋考网:www.moukao.com